财新传媒
2013年03月23日 23:04

寻找萧红的另一半骨灰

寻找萧红的另一半骨灰

传记电影《萧红》引出了对这位女作家短暂与传奇一生的重新注目。她的两段婚姻也被热议。

  毁或者誉,要建立在史料真实的基础上。牵扯进这段公案的骆宾基后人已经指出了这部影片的几处硬伤。

   我曾经采访过萧红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,当时写成的稿件仅供海外。现在重新翻出当时的笔记,希望为还原历史、研究萧红多提供一个方面的信源: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一、

    那是23年前的一次专访。

    应香...
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1月22日 14:27

了解崔健和他的年代:22年前的报道《北京摇滚录》

 崔健,成了上周媒体关注的人物。2013年1月17日出版的《南方周末》文化版专版“他,崔健”。央视《首席夜话》乐嘉接替 撒贝宁做的第一期节目就是“崔健”。

 翻出22年前:1991年我写的一篇报道《北京摇滚录》,希望对解读崔健以及他的年代有些补充。

有三个阅读关键点,特请留意:

1、当年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对于崔健和摇滚乐的支持。

2、本文中所提《呼吸》乐队的主唱手卫华:1989年6月以前是央视英语节目一号女主播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12月18日 21:12

关于这本书的几句话

关于这本书的几句话

     这本书终于问世了。书名《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副标题:       陈虻,我们听你讲

  全书350页。包括前言在内20章。附录6篇访谈。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。




  以下是本书的前言:


     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性的人物之一、中国电视著名栏目《东方时空》的缔造者之一、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虻同志,在与胃癌抗争九个月后,于20081223023分,不幸与世长辞,...
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11月21日 21:45

速写:钱锺书先生

速写:钱锺书先生

   今天是钱锺书先生的冥寿。

   时间过得真快。

    翻出21年前——19915月我写的一篇采访记,先生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:

 


   一、

    走进钱宅,只觉满室书香。

     他们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了,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,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,权且待客。

    简朴的房间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站满的书籍:中文和外文、古典与现代杂陈,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。《围城》的英、俄、德、日文译本...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7月23日 14:49

陈虻:  大道无术   万法归心

陈虻:  大道无术   万法归心

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十三

 

    陈虻在中央电视台供职23年。

    他有过各种各样的头衔:行政系列的、业务系列的,还有荣誉的、社会的、兼职的等等。在众多头衔中,《生活空间》制片人、《东方时空》总制片人,被他最为看重。



    1993年7月,陈虻第一次获得这个头衔时,“制片人”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有些陌生的词汇。但是,很快的,制片人制度作为一个全新的电视栏目运行机制,从央视《东方时空》开始,迅速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7月02日 12:57

陈虻:《生活空间》——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

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十二

 

   1993年。央视大楼二层。

   新闻中心的各部门办公室和新闻演播室、直播机房都簇拥在这里。

   有三间办公室,因为靠走廊的墙是透明的玻璃,被称为“玻璃房”,《东方时空》草创时的临时办公室就挤在其中的一间。筹备组组长孙玉胜,经常拿着一个大大的塑料夹子,带着一帮人在这里热火朝天的讨论栏目方案。

    6月中旬的一天,陈虻走进了这间办公室,如约出现在孙玉胜面前。孙玉胜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5月28日 10:57

陈虻:纪录片,在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

陈虻:纪录片,在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十一

 

     一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〈舌尖上的中国〉意外窜红,收视率完胜同期所有的电视剧。

    本片的总导演陈晓卿,比陈虻小四岁,他说,我和陈虻首先是哥们儿,然后才是同行。



    此处的同行,不仅指他们共同供职于中央电视台,更因为他们都属于纪录片圈儿里的人。

    四年前,陈虻去世。陈晓卿在一篇纪念文章中称他为:“央视新闻中心纪录片的带头大哥”。文中提及上个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5月04日 00:07

陈虻:新闻改革永远是撞击反射,你要做出东西让社会认可

陈虻:新闻改革永远是撞击反射,你要做出东西让社会认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十

    陈虻工作的“南院”,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。

    从北向南,经过卫兵严守的京西宾馆,左拐;经过常有上访者围着门口的国家税务总局,右拐,直走;胡同右侧一个院子:大门外边没有什么标示,一块铁皮牌子上贴着门牌号码:羊坊店路115号。



   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在地,曾经被称为“中国电视界的延安”。十多年中,不断有人聚来,也不断有人离去,但这里始终是一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4月04日 00:49

陈虻:电视新闻创作的四次选择:选题、角度、时机、素材

陈虻:电视新闻创作的四次选择:选题、角度、时机、素材

       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九

 

      今日清明。继续发文向故人致意。



      2003年《东方时空》第二次改版。总结会选在郊区某处召开。

      一百多人的大部队已经出发了。剩下几个作当天节目的人,还有审片的陈虻。工作结束后,他们搭陈虻的车,一起往会场赶。

    陈虻开车,一路谈笑风生。编导门曦,坐在副驾位置上。

     后来他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回忆:

    谈了好多做节目的事,陈主任说话是语录体的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26日 16:29

陈虻:未来电视“有纪实者生,无纪实者死”

陈虻:未来电视“有纪实者生,无纪实者死”

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八

 

  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地震。

   几天后陈虻审《焦点访谈》的一个片子,签字时有点犹豫不决:


     这个节目的作者不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人。他上来第一段就说,我们驱车多长时间来到这儿,现在是凌晨3点钟,我们看到的是身后的帐篷,里面露出灯光,还有哭声,让我们进去看看。镜头跟着进屋,这个家里姐姐死了,还有两个孩子。一个床,床上蒙着塑料布,一个孩子从被窝里探出头。记者问: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8日 12:33

陈虻:观点类谈话节目符合电视本体特质

陈虻:观点类谈话节目符合电视本体特质

       《陈虻: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七

 

    38页简陋的纸片,已经发黄,用一个订书机钉装订。

    陈虻去世后,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,翻出了这份节目策划方案的讨论稿,封面页写着:点亮夜色的精彩。

   要追朔到2000年12月。和陈虻一起开发这个全新栏目的还有一位:白岩松。白岩松放弃了刚刚改版的《东方时空》总主持人的职务,从耀眼的台前退居到幕后。他在《幸福了吗》那本书里,写过这段日子。他说,当时他把手机都关掉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2日 20:45

[转载]我俩永隔一江水     小娟

原文地址:我俩永隔一江水     小娟 作者:end_of_may

 

风雨带走黑夜
青草滴露水
大家一起来称赞
生活多么美
我的生活和希望
总是相违背
我和你是河两岸
永隔一江水
波浪追逐波浪
寒鸭一对对
姑娘人人有伙伴
谁和我相配
等待等待再等待
心儿已等碎
我和你是河两岸
永隔一江水
波浪追逐波浪
寒鸭一对对
姑娘人人有伙伴
谁和我相配
等待等待再等待
心儿已等碎
我和你是河两岸
永隔一江水
我的生活和希望
总是相违背
我和你是河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1日 22:40

陈虻: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

陈虻: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

  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六

 

   陈虻审片,手里握有生杀大权。每年过眼的片子上千。

   体制内,尤其中央媒体,又是影响力最大的电视,新闻审片有好多学问。特别是对那些非规定动作,也叫自选动作,选题的空间、表达的空间,还有“分寸、火候”的拿捏,都包含着博弈的智慧:政治的、专业的、技术的。



   乃至有人把它比喻为体制内媒体“带着枷锁跳舞、走钢丝的艺术”。

   在这样一种新闻生产环境中,陈虻对“什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3日 13:18

陈虻: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

陈虻: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

         《陈虻: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五

 

   陈虻抽烟,多年的习惯,身边总带着烟。后来只抽柔和的"七星"。

   他的烟盒,还有另一个用途。在指导新人的时候,或者在给栏目组讲课的时候,他会经常拍出这个烟盒:

   这是一盒烟。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,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,他说行,你等着吧,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,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,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,吸烟如何危害健康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2月17日 17:14

陈虻:  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

陈虻:  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四 

     

   1996年,陈虻去日本朝日电视台考察。这一天,东京法庭审理山口议员一案。

   一个好机会:陈虻要看看日本同行如何处理这条政治新闻。


   他发现,朝日电视台的主编对摄影师下了一个硬指标:你必须要拍到山口议员走出法庭时的那张脸。

   陈虻问:为什么?

   对方认真地回答:山口议员这个事在日本已经报道很多了,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来龙去脉。现在缺的就...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2月03日 19:00

陈虻:不要因为走得太远,以至于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

陈虻:不要因为走得太远,以至于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

          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三

 

   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今晚揭晓。

    央视主办的这个年度特别节目,从2003年播出首期,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。

    颁奖盛典主持人之一白岩松说::如果问这些年来,央视原创了哪些成功的电视品牌,我想《感动中国》一定可以名列前茅,甚至排名榜首。

    这个特别节目的最初创意,或者说“点子”, 来自于陈虻,当时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。

    白岩松在他那本《幸福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1月21日 01:37

陈虻:不仅自己闪亮,更要点燃别人

陈虻:不仅自己闪亮,更要点燃别人

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》系列博文之二

陈虻审片的场面,被誉为央视“南院”(新闻评论部)的一道风景线。

他去世后,我们从网上收集到不少纪念文章,对此都有深刻的记忆与深情的追念:

机房里聚满了人,围得里三层,外三层。陈虻一头飘逸的长发,端坐中央,俯身盯着编辑机。手边几块饼干,一瓶水,一包烟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他不会放过任何瑕疵。审片专注时,长发随着节奏渐渐下滑,遮住眼睛,猛地向后一甩,长发复位,如此反...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1月03日 18:53

陈虻: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

陈虻: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陈虻,我们听你讲〉系列博文之一

 整理陈虻资料,看到几段描述他第一次去《生活空间》栏目组亮相的文字,写得生动 ,仿佛一组镜头闪过:

1993714日上午,32岁的陈虻走进一间简陋的办公室。

白色的圆领T恤、浅米色的西装长裤。小平头,儒雅、俊秀。   
   他被介绍给大家:这是《生活空间》的第三任制片人。

那时,《东方时空》开播刚两个月,喷薄欲出的劲头势不可挡。但定位为服务性栏目的“生活...


阅读全文>>
2011年12月23日 19:55

关于《陈虻语录》的几句话

关于《陈虻语录》的几句话

 

  三年前的今天,20081223 ,陈虻,一个优秀的电视人走了。

  他生前,在电视圈里,央视,还有一些地方卫视,就有一些“陈虻语录”被口口相传。

  他去世以后,我们搜集了他的讲课录音,媒体对他的采访记录,还有网上能收集到的关于他的纪念文字,发现了更多、更多的“陈虻语录”。

一、

      所以称为语录,最早源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在的“南院”。

  在这里工作过的编导、记者都经历过陈虻的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11月29日 17:10

渐行渐远的背影:父亲篇(下)

渐行渐远的背影:父亲篇(下)

六.

  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。

    父亲没有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。

    运动初期,父亲刚从大庆油田讲学回来。当时社会上、校园里已经红卫兵抄家成风。我们家在红卫兵还没有闯进之前,是父亲母亲带着儿女们自己动手抄的,还主动的腾出了房间,让别人搬进来。文革期间10年,我们家搬进了两家人,楼上楼下,厨房厕所,还有楼道,成了3个家庭近18口人的公共宿舍。

    物质环境的变化,父亲母亲可以接受和适应。要批倒批臭资产阶级...

阅读全文>>